close

 

趁著法國革命紀念日,順勢把一些讀史心得&小知識貼出來跟大家分享。

更多內容可以看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6K-XuquRG8

法國大革命爆發於路易十六統治到一半時,放到今天來看,大革命會爆發實在毫不意外。畢竟,1788年時法國政府的公債已經累積到了40億里弗。1 liver約等於500公克白銀,四十億就是...20億公斤的白銀,20億公斤的白銀大概多少錢,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(2021年7月,大概49兆新臺幣)

 

那是1780年代的法國,人口不會超過2500萬(1784數據),20億公斤除以2500萬,也就是每個人要背債超過80公斤的白銀。人民會不爽,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。關於大革命的原因,有人說氣候異常,有人說長期戰爭造成人民壓力過大、也有人說賦稅太重,失業率高、或參加美國獨立引進革命思想、還有說資產階級刻意帶風向,原因非常多元。

 

總之,7/14這天,超多法國民眾把巴士底獄圍了起來,他們想拿到監獄內部儲存的武器跟彈藥。雖然鎮守監獄的洛奈侯爵答應停火,但他最後還是被拖出來打死了(頭還被遊街,幫QQ)其實,當時巴士底獄只關著7個囚犯,其中一個還是因為道德罪被收押的貴族--薩德侯爵,也就SM裡面的那個S。薩德侯爵因為主張跟時人想法比起來太過前衛,被當成精神病對待。但巴士底獄作為王權的象徵,大革命這一炮是躲不掉的。當時拒絕提供武器給民眾的商會會長,也一樣被激進的人民射死。畢竟特權階級累積的印象太糟糕,失業率也實在太高了。

人民會如此不滿確實有道理,雖然路易十六同意日後增稅要透過三級會議,三級會議每人一票的方案他也點頭。但到頭來,作為第三階級的人民只有610(也有說661)票,教士+貴族卻有591(也有說656)票。當時整個法國一般人民高達2000多萬,教士+貴族則少於30萬。這時,出身貴族階級的神父西埃士看不下去了,他寫了一小冊子,批評說:

「第三階級是什麼?是一切、是整個國家;第三階級在政治中的地位又是什麼?什麼也不是!」

原來早在200多年前,就有人舉起人民的法槌了啊~因為對三級會議不滿,人民組織國民議會,雖然一度被路易十六關閉場地,但他們又轉移到附近的一座網球場,發表《網球場宣言》,說要建立憲法、限制王權。這時,被派去參與美國革命的法國英雄拉法葉,也跳出來支持國民會議,並幫忙寫下《人權宣言》。更多教士跟貴族看到風向好像變了,也跑來加入國民會議。湊巧,跟民眾要好的財政部長被國王開除。人民覺得國王想干涉議會,就變成巴士底獄那一幕了。

可是制憲也沒辦法讓國家有錢,糧食問題更不能馬上解決。於是,有些國王侍衛散播假消息,說王后在王宮裡儲存了不少食物(瑪莉:為什麼不吃蛋糕呢?)想當然,大家一定會非常不爽,7000名婦女、20000個國家衛兵就一起去「邀請」國王住回巴黎,路易十六也正式承認國民議會。接下來,議會宣布沒收教會財產、廢除貴族階級,把教會也納入國家管理,國王當然就通通同意了。路易十六心裡也感覺局面正在逐漸母湯,害怕最後他們可能會被議會幹掉,就想變裝逃跑,結果跑到一半被發現:「欸?這位大哥,你跟硬幣上的人長得有點像哦...欸不是,你就是國王吧!」

然後,路易十六一家被抓回巴黎,死在自己協助改善設計的斷頭台上(參與斷頭台設計是傳聞)。雖然當時法國農民還是滿喜歡他的,但巴黎市民就不這樣想了。處死路易十六場面有點混亂,據說超過2萬人到場。國王宣稱自己是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而死,但群眾不理他。路易人頭落地時,大家還爭著要搶國王寶血,據說可以帶來好運。如同後來進行恐怖統治的羅伯斯比所說:「路易必須死,因為共和必須生。」這時,許多人討厭國王,針對國王家族的假消息滿天飛,還說王后跟自己的小孩通姦,實在是混亂的時代。

國王、王后一死(1793年)他們的許多親戚,也就是其他國家的國王們,深感大事不妙。於是組織反法聯盟,這才開始試圖消滅革命的火苗,避免自己也被人民送上斷頭台。為了驅趕外國的入侵勢力、也為了平息國內的反抗聲浪,這時法國開始恐怖統治。恐怖統治可能是巴雷爾所提倡的,但不管是誰開始,都造成了大量傷亡。

在恐怖統治時期(1793-1794)一開始是囤積生活必需品的人要被處死、然後反對政權的人要被處死,最後連「可能反對政府」的人也要處死。這種恐慌感,許多臺灣人應該也都非常熟悉。恐怖統治造成了許多人死亡:比如主張自由的羅蘭夫人、傑出的化學家拉瓦節、連主張溫和革命的丹敦也命喪黃泉,據說總共有數萬人死在斷頭台上。

對於拉瓦節的死,後來數學家拉格朗日就說:「他們只一瞬間就砍下了這顆頭,但再過一百年,也找不到像他那樣傑出的腦袋了。」這實在是法國大革命不理性的一面。最後,恐怖統治的推手之一羅伯斯比,也因為恐怖統治而上了斷頭台。隨著羅伯斯比過世,恐怖統治才稍微告一段落。羅伯斯比過世時,被關在牢裡的、根本不會講法文的湯瑪斯·潘恩,那個用一支筆推動美國革命的男人,應該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~~羅伯斯比的墓誌銘是這樣寫的:「過往的人啊,請你們別為我難過,要是我活著,你們一個也活不了。」當然,這可能也是有心人士刻的,不過這非常傳神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氛圍。

羅伯斯比倒台後,督政府試圖清理前朝遺毒,把一些支持者處決。但這不能解決問題:物價還是一樣高、糧食還是一樣缺。在一次次政變、起義後「革命之子」拿破崙登上權力顛峰。拿破崙來自法國旁邊的一個小島,科西嘉。在他出生前,路易十五派遣法軍奪下了這座島。按屬地主義來說,他是法國人無誤。不過,在19世紀,科西嘉也確實屬於義大利文化圈。

拿破崙自幼在法國成長,因為大革命從無名軍人慢慢崛起。從拿下土倫反擊英國艦隊當上准將、到鎮壓首都政變升中將,最後遠征義大利擔任總司令擊敗奧地利,是當之無愧的法國戰神。拿破崙不只在軍事上表現卓越,也是一個頗有手腕的政治家,他聯合弟弟呂西安以及其他政要共同發動霧月政變,成為第一執政,走上獨裁者之路。關於拿破崙做過的事情,實在太多、又有許多都頗見成效,不禁讓人懷疑,是不是每一件都真的有他的功勞?比如他曾經親自指揮、打贏五十多場戰役、又參加幾十次的法典會議、還自己加冕自己...

甚至,拿破崙還發現了一個數學定理、成立法蘭西銀行、扶植產業發展、開啟埃及學研究、並進行軍事制度改革,聽起來就像全才一樣,把名字遮起來,還以為是在說達文西咧!拿破崙所有成就之中最值得稱道的,應該是那部民法典,就連他本人也強調過:「滑鐵盧抹去關於戰勝的全部記憶,但《民法典》將永垂不朽。」攤開現今許多國家的法律,只要採用大陸法系,或多或少都受到這部法典中的思想影響,可以毫不誇張地說,拿破崙的想法,一直活到了21世紀。

雖然拿破崙稱帝的舉動,毀滅了不少知識分子對他的期望與想像,比如貝多芬就因此將他的交響曲改名,從原本的波拿巴改為英雄交響曲,拿粉一秒變拿黑。但這也難以改動許多人心中對他的好評,有關拿破崙的相關著作數量,應該是世界上人物傳記裡最為豐富的(除了聖經),畢竟大家都會好奇:如何從小島居民,一躍成為歐洲皇帝吧?在拿破崙的老對手英國,後來稱霸全球的英國女王(維多利亞),就曾(1855)讓自己的兒子,日後的愛德華七世「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」可見,即使在宿敵眼中,拿破崙(帶來的利益)也是可敬的

那位領導英國打贏二戰、著名的英國首相--邱吉爾也說:「從來就沒有人,可以比拿破崙更偉大。」哲學家黑格爾就更誇張了,他說:「世界之所以平衡,是因為有上帝;歐洲之所以平衡,是因為有拿破崙。」把拿破崙跟上帝相比,這就是終極拿粉吧?拿破崙過世後十餘年,遺體(在風雪中?)被送回法國,仍然有數十萬人參加他的葬禮。就連拿破崙的姪子,打著他的名號與風光,也足以藉此在法國稱帝,影響力可見一班。

關於拿破崙的事蹟,說也說不完,以至於拿破崙消逝之後的法蘭西,也就沒那麼多精彩故事可以說了。而他臨死前,也把大部分遺產捐給國家,與因為戰爭受難的省份。當然,拿破崙絕非無懈可擊:他發動戰爭、導致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人死亡;他封鎖經濟,導致許多人生計困難;跟他同時代的美國總統傑佛遜,就覺得他是一個殘暴的野心家。

大人物就是這樣:有很多人喜歡、自然也很多人討厭。可是這些真的重要嗎?我們作為後人,有必要去論他們的是非嗎?當故事看一看、聽一聽,引以為戒一下,應該也就可以了。

這篇因為個人愛好,真的一不小心就做成了拿破崙特輯。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在留言區討論更多跟歷史有關的主題,吧~

arrow
arrow

    y57720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